logo

全面解析域名实名认证政策背景操作流程与未来趋势

2025-09-29 by Joshua Nash
域名实名认证是确保互联网安全与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其政策背景源于国家对网络安全和网络身份真实性的高度重视,旨在防范网络诈骗、打击非法信息传播,根据相关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域名必须完成实名认证,否则将被暂停解析或注销,操作流程包括提交真实有效的个人或企业身份信息、上传证件资料、由注册商审核并报送至主管部门核验,目前主流域名注册平台已实现在线自动化认证,大幅提升效率,随着技术发展,实名认证将趋向智能化、标准化,可能引入区块链、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跨区域认证互认和国际协作也将逐步推进,助力构建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引言:互联网治理的基石——域名实名认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民数量持续攀升,网络空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社交互动到远程办公,互联网已深度嵌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之中,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虚假网站、钓鱼平台、网络诈骗、非法传播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用户权益和社会稳定。

为加强网络空间管理,提升互联网服务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我国自2017年起正式推行“域名实名认证”制度,这一政策要求所有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或接入的域名必须完成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否则将面临无法正常使用甚至被暂停解析的风险,域名实名认证不仅是国家对网络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一个网站运营者和企业主必须面对的基本合规要求。

本文将围绕“域名实名认证”这一核心关键词,系统阐述其政策背景、法律依据、实施范围、操作流程、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并深入探讨其对企业运营、个人建站以及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深远影响,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权威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综合性分析报告。


什么是域名实名认证?

域名实名认证,是指在域名注册过程中,注册人(包括个人或组织)需向域名注册商提交真实、有效、合法的身份证明材料,经过审核通过后方可获得该域名的使用权,并确保其信息在WHOIS数据库中公开可查的过程,其本质是将虚拟的网络资源与现实中的自然人或法人实体进行绑定,实现“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溯机制。

具体而言,域名实名认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体信息核验:确认域名持有者的身份真实性,如个人身份证号码、企业营业执照编号等;
  2. 联系方式验证:核实注册邮箱、联系电话是否有效,便于后续通知与沟通;
  3. 资料一致性审查:比对提交材料与公安、工商等部门数据库的一致性;
  4. 定期复审机制:部分注册商要求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提交资料以维持有效性。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的相关规定,所有在中国大陆地区提供接入服务的域名均须完成实名认证,未通过认证的域名不得用于建站、解析或备案,即便是在境外注册的域名,只要其服务器位于中国大陆境内,同样需要遵守此项规定。


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政策出台动因

近年来,随着网络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大量非法网站利用匿名注册的方式逃避监管,给执法机关追踪溯源带来极大困难,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查处假冒政府网站、钓鱼银行网站超过2万起,其中近七成涉及未实名注册的域名,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严重影响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加快了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2017年1月,《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43号)正式发布并施行,明确提出了“域名注册实行实名制”的基本原则,该办法取代了原有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成为当前我国域名管理领域的最高层级行政规章。

(二)发展历程回顾
  • 2005年: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次提出“.cn”域名实名注册试点,但尚未强制执行。
  • 2010年: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cn”域名逐步推进实名制,但执行力度有限。
  • 2014年:阿里云等主流注册商开始推动客户补录身份信息,标志着市场化力量介入实名进程。
  • 2017年:新《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颁布,明确规定所有顶级域(含.com、.net等国际域名)均需实名认证,违者将被暂停解析。
  • 2019年:工信部启动大规模清查行动,数千个未实名域名被集中暂停。
  • 2021年至今:实名认证标准进一步细化,引入人脸识别、OCR识别等技术手段,提升审核效率与准确性。

国内主要域名注册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西部数码、新网等均已建立完善的实名认证系统,支持在线上传证件、自动识别、人工复核等全流程服务。


法律法规依据

域名实名认证并非随意设定的技术门槛,而是基于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所确立的法定义务,以下是相关法律依据的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施行)

第六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第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网络实名制”,为域名实名提供了根本性支撑。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43号)

第二十六条规定:“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要求域名注册申请者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域名注册信息,不得为空白信息或虚假信息注册域名。”
第三十条指出:“未完成实名认证的域名,不得进行解析;已完成解析的,应当停止解析。”

该办法明确了注册商的责任边界,赋予其主动审核和暂停违规域名的权力。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第33号)

虽然主要针对ICP备案,但其中第九条强调:“申请备案的网站主办单位应具备真实有效的主体资格”,间接强化了域名实名作为前置条件的重要性。

其他配套文件
  • 工信部《关于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的通知》
  • CNNIC《关于进一步加强域名注册信息审核工作的公告》
  • 各大注册商发布的《域名实名认证实施细则》

这些规范性文件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法规体系,确保域名实名制度落地执行。


适用范围与对象

并非所有域名都强制要求实名认证,其适用范围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维度:

(一)地理区域维度
  • 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域名:无论注册地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最终接入服务器位于中国大陆,就必须完成实名认证。
  • 不适用于海外服务器的纯境外域名:若域名指向的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主机,且无任何中国境内节点,则通常无需在中国进行实名认证(但仍需遵守当地法规)。
(二)域名类型维度
域名类别 是否需要实名认证
.cn ✅ 必须实名
.com ✅ 需要实名(接入中国则必须)
.net ✅ 同上
.org ✅ 接入中国即需实名
.xyz ✅ 国际通用,接入中国即需
国家代码顶级域(ccTLD)如.tw、.hk ❌ 不在中国管辖范围内,一般不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注册商出于风控考虑,即使客户选择海外主机,也会建议提前完成实名认证,以防将来迁移回国时出现障碍。

(三)注册主体类型
  • 个人用户:需提供本人二代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年龄须满18周岁。
  • 企业/单位用户:需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授权书等。
  • 个体工商户:视同企业处理,需提供个体户执照及相关负责人证件。
  • 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需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不同主体在提交材料时略有差异,注册商会提供模板供下载填写。


域名实名认证的操作流程详解

以下是基于主流注册平台(以阿里云为例)的标准操作步骤,其他服务商流程大致相似:

第一步:登录域名注册商账户

访问所使用的域名注册商官网(如 https://wanwang.aliyun.com),使用已注册账号登录。

第二步:进入域名管理控制台

点击“我的域名”或“域名列表”,找到待认证的域名,查看当前状态,若显示“未实名”或“审核中”,即可开始认证。

第三步:选择认证类型

系统会提示选择“个人实名”或“企业实名”,根据实际持有者身份进行选择。

第四步:上传身份资料
  • 个人认证

    • 上传清晰的二代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 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 可能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活体检测(防止冒用)。
  • 企业认证

    • 上传营业执照彩色扫描件;
    •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